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栏目>建言献策

关于加强江北城区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来源:武陵区政协 发布时间:2019-03-20 浏览次数: 【字体:

  加强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是改善群众生活、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重大民生工程。为提高江北城区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水平,营造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按照市政协2019年协商工作计划安排,市政协委员学习联络委、武陵活动组就加强江北城区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江北城区农贸市场26个,其中国有9个,民营资本投资17个,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持续关注和推动下,农贸市场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市场功能逐步完善。但随着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部分农贸市场逐渐暴露出设施陈旧、低端简陋、散乱无序、管理滞后等问题,成为城市建设特别是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软肋”。

  1.基础设施欠完善。当前,江北城区农贸市场大部分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运营时间较长,后期改造投入不足,普遍存在内部设施不健全、外部配套不到位的问题。一是安全隐患突出。如朝阳、红旗路、美江等农贸市场为大棚式钢架结构,因年久失修,承重支架严重腐蚀,场内电话线、网线、电线等管线交错,形同“蜘蛛网”。二是环境卫生堪忧。朝阳、美江、红旗路等大部分农贸市场摊位混杂、拥挤,紫桥、盛泽、甘露寺等农贸市场周边的马路市场“遍地开花”,市场内外污水肆意横流、动物内脏随意丢弃等现象随处可见。三是市场秩序混乱。朝阳、美江、红旗路等农贸市场多年来超负荷运营,摊贩占用消防通道,车辆乱停乱靠、货物乱堆乱码,造成市场严重拥挤,购物体验感极差。

  2.市场管理不规范。从内部管理来看,江北城区农贸市场大部分为民营,由承包业主自行设立市场经营管理机构,除芷兰、茉莉村、龙港巷、朝阳、新一村等少数农贸市场经营效益能维持正常管理支出外,其他市场租赁方均入不敷出,因而降低了内部管理标准,保洁、安保等人员配备上大打折扣。从外部监管来看,商务部门虽是行业主管部门,却不具备相应监管职能。市场监管、城管、卫健、消防等部门“九龙治水”却“治水”乏力,导致农贸市场监管工作陷入“迎检期间都来管,迎检过后就反弹”的怪圈。

  3.产品质量存隐患。目前,江北城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尚未建立,农产品质量无法进行有效的追根溯源,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此外,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者为节约成本,仅提供水电、清扫等简单的市场服务,对主动介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心不强,市场监控设备更新、更换严重滞后。

  4.活禽加工未隔离。江北城区所有农贸市场活禽摊档没有设立单独的售卖、宰杀区域,长期与其他农产品售卖区域混杂。大部分活禽摊位业主将活禽存放、宰杀、销售集中于一个区域,导致血水横流、臭气熏天,既有损市场美观,也不利于市民身体健康。

  二、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江北城区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市场建设时间早,导致建设标准不高。江北城区的农贸市场大部分兴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遍建设标准低,本就存在诸多“先天不足”,再加上年久失修,大部分市场的情况令人堪忧。如老农贸市场给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内部过道狭窄,导致脏、乱、差问题“禁而不绝”;大部分农贸市场未划分农产品销售区域,果蔬、水产、畜禽等各类摊位随意布局,交叉污染“避无可避”;22家农贸市场没有建设停车场,导致经营户、消费者车辆无序停靠,市场秩序难管难控。

  2.市场主体多元,导致管理难度加大。据了解,目前的农贸市场权属既有国有的,也有民营的。且市场管理实行“管办分离”,大部分市场管理者是从原有个体经营户转换而来,不仅缺乏系统先进的经营理念,而且承包经营者追逐利益优先,导致部分农贸市场的管理办法、交易规则和质量管理要求等均存在“空档”现象,对引入智慧化、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更是“视若无睹”,有的甚至在出售门面和摊位后,就当上了“甩手掌柜”。

  3.市场投入不足,导致设施简陋。农贸市场属于微利经营,市场经营方基本处于保本经营的状态,不想投入农贸市场的设施建设与维护、修缮、改造等,市政府也只在2010年至2013年,投入了3600万元用于市城区农贸市场设施配套和提质改造,但近6年来,市区两级财政对江北城区农贸市场设施完善和提质改造再也没有大规模的投入。

  三、加强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农贸市场是人民群众“菜篮子”供应的主要渠道和农副产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也是牵涉到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投入、理顺体制、完善配套,全面提升农贸市场经营管理水平,保障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此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制定出台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规范标准。要充分认识农贸市场作为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所具有的公益性和社会性,切实完善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的顶层设计。建议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将农贸市场建设列入年度重大民生实事,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尽快研究制定《常德市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标准化农贸市场日常管理细则》等系列文件,对农贸市场的权属主体责任、建设管理标准、经营单位管理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等作出统一规定,切实做到用强有力的规范制度来管理市场,并严格实行优胜劣汰。

  2、分类抓好农贸市场的建设管理工作。 “农贸小市场,民生大工程”。要把农贸市场的建设规划列入市城区整体规划之中,加大市区两级财政投入,新建和改造好农贸市场,为群众提供美观、生态、放心的农产品。一是新建一批。根据城市发展实际需求,规划建设一批新型农贸市场,新建市场要以农产品超市为主体。二是改造一批。对现有的农贸市场要做到逐个解剖分析,按照一个市场一套方案的要求,拿出改造方案。对于具备改造条件的农贸市场,鼓励引导产权人按出台的标准和要求对市场进行改造升级,彻底改变农贸市场的整体形象。三是淘汰一批。对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农贸市场,及时敦促业主关停或转型经营,退出农贸市场序列。

  3.明晰农贸市场的监督管理责任。一是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农贸市场建设管理体制,做到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权责对等。二是进一步厘清管理边界。严格实行市场内部运营管理由市场主体负责,市场外部环境秩序由商务、市场监管、城管、卫生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充分发挥市场所在街道的作用,切实担负起日常监管的责任,全面提升农贸市场监管水平。三是进一步健全市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配装专业化食品检测设施设备的同时,积极引入和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定期向社会发布农贸市场的抽样检测结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全覆盖监控,让市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4.建立活禽屠宰专业市场。建议市、区两级政府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建立活禽屠宰专业场所,真正做到活禽不进市场,从根本上解决农贸市场活禽现宰带来的“脏、臭、疫病”等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