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栏目>建言献策

关于我区税收体制改革后加强财税工作的建议

来源:武陵区政协 发布时间:2019-05-15 浏览次数: 【字体:

  围绕税收体制改革后如何加强税收征管工作,“营改增”、“减税降费”等系列政策实施后,对我区财政收入带来的影响等问题,由区政协提案委牵头组成课题组开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前我区财税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今年来,区税务部门认真落实减税降费、强化征收力度、提高征管质效、优化纳税环境取得较好成效。但纵比效果欠佳,存在的问题值得重视。

  1.市区财税体制运行不够顺畅。一是体制制约我区理财主动性。目前,市区财政体制是按照2014年下发的《常德市财政局关于调整武陵区财政体制的通知》文件执行:市与区收入划分实行按税种比例分享的办法,辖区内其它税收及教育费附加收入市区按照67:33的比例共享。这种体制严重影响了我区在赔植财源、加强征管、协税护税等方面的积极性。二是税收征管上协调不顺。目前武陵区范围内的税收征管,分属于两个征收局(市局第二税务分局、武陵区税务局),征管范围实行物理划分。市局第二税务分局属于市税务局的直属分局,人、财、物、事都隶属市级管理,不利于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高度;不利于对纳税人的管理和服务;也不利于摸清税源底子,难以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三是教育附加收入减幅明显。在教育附加收入方面,市财政以2014年度划拨我区教育附加1.46亿元为基数,列入当年固定补助收入,今后不再给予年度10%的增长。因而,2018年我区全年教育附加收入仅为1.64亿元(含分成收入及体制基数补助)。对比10%固定比例增长的原体制而言(按原体制测算,到2018年教育附加收入应为2.14亿元),教育附加收入减幅明显。

  2.区级财政收入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我区的税收结构是以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为主要税种,尤以房产、建安行业为支撑。今年上半年区级税收收入47802万元,同比减收1344万元,减幅2.73%。其中影响区级收入的两大税种分别是土地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受减税降费政策影响,个人所得税同比减少1.58亿元,降幅达44%;受房地产市场回落影响,土地增值税同比减少1.45亿元,降幅达43%。由于没有制定相关政策,建安行业税收流失较多,外地建筑企业在我区拿到业务后,税收流向外地;而本地建筑企业在外接到业务,税收则基本上留在了当地。

  3.税收征管措施有待改进。一是信息数据不能互通。目前涉税信息的获取渠道不够畅通,一定程度上导致税收征管存在漏洞。如市场监管、司法、人社、工信、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信息,与纳税人发生交易并支付款项的关联信息,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税务部门难以对纳税对象形成严格的监管。二是税收风险管理措施不强。征管力量偏重于风险全面预防,未集中力量管理存有风险的纳税人,不仅未能有效促进纳税遵从和应对风险,反而造成征纳成本增加、征收效率偏低。加之风险排查的手段单一、人员素质的高低不一,风险管理团队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税收风险管理的运用成效还不明显。三是电子税务推广应用有差距。目前,我们在自助办税终端、无纸化办税、电子税务发票等方面,与纳税人的期望值还有差距。四是税务干部素质有待提高。国、地税合并后,我区税务干部有400多人,从年龄结构上看,平均年龄接近50岁,年青干部不多,对大数据运用、信息化管理、互联网管控等现代手段适应性不强。加上国、地税两支队伍虽然人合在一起,但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业务流程等方面都还有一个适应过程。就目前而言,干部开拓创新的意识不浓,多数都在应付,被动开展工作,具有开创性、创新性的干部较少。

  4.护税协税机制未建立。区内未就协税护税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各相关职能部门未纳入到协税护税成员单位,也未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护税协税的工作职责。目前,我区没有对各街道、乡镇明确协税护税工作要求。

  二、加强财税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大财源培植力度。要增加税收,必须培植税源,要保证税收持续增长,必须改变税源结构。一是加快园区建设。对已规划的园区,编制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对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统筹设计,加快产业集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功能与产业集聚区互联互通,增强园区集聚吸纳能力和竞争力,形成产业“高地”、投资“洼地”和财源“聚集地”。二是加快片区开发。加大对城东片区、河伏片区的开发力度,加快培植增加税源的新业态、新功能。三是招商引资上适度调整政策。要考虑引进企业税收效应,既要区级财力的投入,也要考虑扶持企业后税收回报。四是优化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全面推行‘多证合一’,整顿各类涉企收费,精简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强化落实首问负责制、全程代办制、限时办结制等,提高机关行政效能,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五是净化社会环境。着力放开市场准入,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项目建设,持续深入开展扫黑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企业生产、破坏经济发展的违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形成亲商、护商的良好氛围。

  2.完善市、区财税体制。一是加大收入共享范围。目前,因城建职能和市级项目下放,以及学校、医院等民生项目的建设需要,建议采取多种措施形成合力,将辖区内契税纳入市区分享,以便缓解财政支出压力。扩大城市建设维护税的分享比例,以帮助满足我区不断下放的城管和城市建设事权。二是提高教育附加分享比例。2014年体制调整后,市财政不再给予10%的固定增长比例,使得我区教育资金缺口巨大。因此,积极向市级反映情况,建议提高我区教育附加分享比例或恢复以往分享体制,保障学校建设等教育支出。

  3.优化纳税服务。一是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我区税务干部的教育与管理,优化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打造一支品性好、素质强、业务精的税务队伍。二是加强税收风险管控力度。由无差别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重组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实施专业化管理。三是加强大数据应用。建议由区政府牵头,建立大数据中心,将行政审批、财政、税务、市场监管、人社、发改、商务、工信、法院等部门有关数据互联,构建数据共享平台,多方采集获取纳税人申报纳税和生产经营信息、第三方和互联网涉税信息,做好涉税信息归集、整理、分析,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加强数据增值应用,实现数据增值。四是优化服务窗口。进一步简化办税事项,优化窗口设置和办税流程,使综合窗口更加便捷,专业窗口更有效率,让纳税人进一扇窗、办所有事,办税体验更加舒适。继续推广线上办税、移动办税等“互联网+”办税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4.强化护税协税力度。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议成立区护税协税工作领导小组,由区人民政府区长、常务副区长担任正、副组长,财政、税务、人社、商务、国土、公安、法院等部门为成员单位,明确各部门护税协税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织牢协税网格。建议各街道、乡镇由主要领导牵头,明确一名班子成员负责,抽调有关人员组成护税协税队伍。社区明确网格员、社区居民小组长参与协税,主要承担辖区内诸如楼宇中介、门面出租、职业培训、校外辅导等零散隐蔽税收征收、辖区内税源调查等工作。三是建立领导联系企业制度。以年纳税过500万的企业为重点,实行“区级领导+后盾单位”联企业模式,定期走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协调解决问题,加强对重点企业护税力度,稳固重点税源。四是加强考核力度。将护税协税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制定考核办法,定期对各护税协税单位进行督查,对协税工作特别突出的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和奖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